宗室的势力,往往会威胁到皇权,所以皇帝只有不断集中皇权,才可以打压宗室势力。历史上宗室叛乱的例子很多,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等等,而在明朝,最为著名的就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
也正是因为朱棣以地方势力,成功战胜中央势力,最终夺得皇位,这给明朝藩王树立了一个典型。所以后来明朝藩王作乱,几乎都是希望效仿朱棣,可惜没一个人成功。
(相关资料图)
到了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也准备起兵夺权。在他之前,明朝还发生过两起藩王叛乱的事例,一个为汉王朱高煦,一个是安化王朱寘鐇,不过他们都以失败告终。而比起他们来说,宁王朱宸濠的起兵条件并不差,为何这样说呢?
其一,明武宗朱厚照是个耽于玩乐、不务正业的皇帝。在朱宸濠起兵前,群臣刚刚和明武宗展开了一场互不相让的争论。起因是明武宗刚刚北巡回来,他又坚持要去南巡,所以百官站出来劝止。
当时江淮地区灾荒,百姓压力已经很大了,一听说皇帝打算南巡,为了避免被骚扰,很多百姓就选择离家远避,从而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一时间,百姓对明武宗是怨声载道。
群臣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才极力阻止皇帝南巡。但是明武宗一心想去玩乐,便将146位大臣廷杖,其中11人受廷杖而亡。如此一来,不仅百姓不满明武宗,就连群臣都对他失望至极,明武宗的口碑可算是降到极点。
其二,朱宸濠是宁王朱权的后裔,历代宁王都不断受到皇帝打压,朱宸濠上一代宁王也因罪被革去护卫,所以他一直想方设法恢复护卫。
于是他就去贿赂明武宗身边的红人,大宦官刘瑾。在刘瑾的帮助下,明武宗不仅恢复了朱宸濠的卫队,还给了他诸多权力,对他深信不疑。不论多少人弹劾朱宸濠,称他有不轨之心,明武宗都置之不理。
其三,朱宸濠不仅贿赂刘瑾,还收买了一大帮明武宗信任的人,比如钱宁、臧贤等。在他们的帮助下,朱宸濠又贮存了不少盔甲和火器。
所以说,在明武宗民心渐失的情况下,加上明武宗又恢复了宁王的卫队,给了他权力,并且对他深信不疑,又有钱宁等人的帮助,朱宸濠的起兵条件并不差。因此,他是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起兵的。
既然他有兵力有武器,还在明武宗失民心的阶段起兵,照理来说应该很有利才对。可是为何最后仅仅过去43天,这场叛乱就被王阳明平定了呢?
一、不得民心
要说明武宗渐失民心,可朱宸濠的口碑比他还要差。明武宗虽然顽固,但好歹身边还有诸多忠臣,他们冒死进谏,即使上百人遭受廷杖,但最终还是成功阻止明武宗南巡。不过后来朱宸濠起兵叛乱,又给明武宗找到南巡的借口。
而朱宸濠的封地在江西,他却一直在当地胡作非为,史书记载其:“尽夺诸附王府民庐,责民间子钱,强夺田宅子女,养群盗,劫财江、湖间,有司不敢问。”
所以说,朱宸濠在当地早就失去民心了。在自己的地盘都得不到支持,更别说其他势力会支持他了。不管他打着什么旗号起兵,也注定只是小打小闹。
二、孤立无援
朱棣起兵能够成功,除了建文帝本身的问题,还有朱棣善于用兵外,还有一点就是朱棣会利用身边一切资源。
朱宸濠的祖先朱权,曾经占据着辽东地区,是当时最有权势的藩王之一。手上不仅有八万精兵,还掌握着朵颜三卫。朱棣正是看中他的势力,才会设计扣下他,将其军队编入自己麾下,甚至还许诺:“事成,当中分天下。”
然而朱宸濠并无人支持,最多也就是收买了几个官员,还有明武宗几名亲信。尽管他不断招募军队,贮存盔甲和火器,但总体势力与中央比起来,仍然差得很远。
三、战略失误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借明武宗荒淫无道为由起兵,他的计划是:“自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
先取南京,再夺北京的计划没错,但问题出在,朱宸濠已经沿袭将九江等地夺下来了,但他自己却带兵围攻安庆好半天。此时完完全全可以越过安庆,直接去攻打南京,只要能拿下南京,他的势力将进一步扩大。
当初朱棣攻打济南,可是遭到山东参政铁铉的顽强抵抗,朱棣攻了三次济南都没拿下。最后他选择放弃济南,从旁边绕过去。他顺利进入南京城后,才再次集中兵力进攻济南,此时铁铉仍然坚守,但终究寡不敌众。
要是朱宸濠也有这样的觉悟,就不至于会输得这么快。他坚持要先拿下安庆,再去进攻南京,白白浪费时间。就在此时,南赣巡抚王阳明闻变,立马举兵勤王,去进攻朱宸濠的老窝南昌。
其实只要拿下南京,就算失去南昌,对朱宸濠来说也不算大问题。但一来他坚持继续围攻安庆,二来他听到南昌有危险,立马就决定回去救援。这一回去,就等于送死。最后起兵仅过43天,朱宸濠就被王阳明给生擒了,当时明武宗御驾亲征的队伍才走到涿州。
综上所述,宁王朱宸濠兵败的原因,主要与他不得民心、孤立无援、战略失误有很大关系。并不是所有藩王都是朱棣,也不是所有带兵之人,都像李景隆一样草包,更不是所有皇帝,都像朱允炆那样优柔寡断。
朱棣之所以能够胜利,是有很多因素加在一起促成的。他的成功,给了后来想夺位的藩王一些希望,但也因为他的成功,给了后来明朝皇帝一些警示。因此,以地方势力战胜中央势力,也就只会出现朱棣一个罢了。
(参考文献《明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