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增长才有力。面对数字时代的新机遇,银行业对金融科技趋势和数字化转型已形成共识,在推进组织架构重塑、科技系统建设、产品研发及数字人才培养等方面大力投入,向着数字化创新的快车道加速驶入。农商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数字化领域积极探索实践,为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李彬
(资料图片)
1.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新动能。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保持了快速增长,走在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前列。数字银行、零接触式服务等金融服务新模式深入人心,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2.数字能力将成为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变化,新的数字化理念促使着银行战略方向、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产品设计等全方位的变革。金融机构纷纷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敏捷、开放、智慧的数字化核心能力,在精准营销、辅助决策、智慧运营、开放生态等领域开辟新的赛道,构建数字化“护城河”。
服务三农、支持小微是农商银行的宗旨和使命,也是其固有业务战略和市场定位。与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商银行作为深耕区域的地方金融机构,在规模、人员、技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承载数字化转型的信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转型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身经营定位、地域特色、客户差异、资源禀赋,制定与自身相匹配的数字化战略,从而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转型之路。
1.乡村振兴是农商银行回归本源的固有阵地。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新主体、新业态、新市场加速涌现,为农商银行快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农商银行基于其基层网点覆盖广、客户人熟地熟、品牌口碑积淀等特点,依托自身金融科技能力,打造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加智慧的解决方案,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具有独特优势。
秦农银行作为深耕三秦大地的省级农商银行,结合长期扎根农村金融服务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近年来通过建设农村“三资三化”等系统平台,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提供金融科技支撑,实现服务西安市1890户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服务率达到73.95%,预计在2023年内实现西安市全覆盖。同时通过与西安市政府合作,实现了西安市涉农区县80万农户信息的高效采集和持续更新,构建了区域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该平台先后推出花无忧、兴农e贷、税e贷等多款线上信贷产品,降低农户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有效实现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农户数据整合和数字化应用,系统平台实现累计授信人数超220万人,累计放款金额超180亿元。相关项目多次获得行业监管部门金融科技创新各类奖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合共赢。
2.普惠金融是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的重要体现。在普惠金融领域,农商银行由于机制灵活、产品服务接地气、业务下沉程度高,已逐渐成为地方普惠金融的主力军。通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数字化能力,能够有效降低普惠业务风险和成本,使得过去较难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首贷难、成本高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作为本地普惠金融长期的推动者和践行者,秦农银行依托数字化理念和金融科技,打造“线上化、场景化、特色化”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具体为:在科技创新端,聚焦秦农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出基于“产业链+创新链”的双链融合产品“秦科创”。在小微企业端,推出基于“线上+线下”的数字转型创新产品“快抵贷”。在场景金融端,通过构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特色场景,实现区域各方联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共建伙伴体系,深化布局医疗、社保、教育、扶贫、养老等重点领域,有效发挥数字化在资源整合、行业机构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核心优势。
3.提升质效是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营管理效能的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提高敏捷能力。这是数字化转型提出的更高要求,既要有技术敏捷做核心,还要有组织敏捷做保障,更要有人才敏捷做支撑。这就需要加强机构内部横向协作和扁平化管理,增强快速响应市场和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二是要注重风险防范。要建立健全覆盖业务、技术、数据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适应数字化催生的新风险及传统风险的新变化,精准把握风险整体形势和监管政策要求,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营保障,实现风险可控下的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
1.注重思维和组织流程变革,将数据要素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进步的基础,数字化思维和组织流程变革是生产关系进一步优化升级的体现,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作用,而后者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农商银行在应用新数字技术的同时,更要将数字思维贯穿于业务运营全流程,建立“数字化赋能”的认知,增强对经营管理过程中数据要素的洞察力和掌控力,通过数据找出问题、找到规律、发现机会、做出判断。只有持续运用数字化思维,不断优化、迭代业务创新模式和客户服务流程,实现对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的再造,有效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2.注重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前置架构管控和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且相关工作彼此依赖、交叉性强,这就需要提前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确定统一的架构和数据标准,避免重复低效投资。同时,作为一次全面业务流程优化、系统重构升级的过程,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技术架构升级。在转型过程中实现IT系统传统SOA架构向分布式架构的迁移,把握以云原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方向,构建统一、弹性、敏捷的技术架构,并管控实施过程。另一方面做到数据治理前置。将数据治理要求贯穿转型各领域、全过程。统一数据标准,优化数据架构,加强数据资产积累,以数据标准化作为IT系统需求设计和开发测试的前置原则,形成辅助决策、风险识别、精准营销等数据能力,持续迭代推进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
3.注重服务质效和客户体验,选好转型切入点。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应洞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金融科技创新方向,又解决当下迫切的业务需求,这需要选好转型切入点。虽然数字化转型的评价维度很多,但回归本质,一个重要的标准还是服务质效和客户体验,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要巩固传统客群。社区居民、中老年人群,以及小微、涉农等服务客群,是农商银行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不仅提供了稳定的存款来源,还铸造了政府和各方认可的良好口碑。这是农商银行发力城乡业务的坚实基础,不能因为开展数字化转型而流失,反而更要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精心设计,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二要拓展新生客群。通过应用新技术、打通新渠道,不断拓展以“新市民”“新农民”等为代表的新生客户群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客户需求,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提供深入互动和个性化的服务,内生农商银行长久发展新动力。三要联结生态体系。通过数字化转型,农商银行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将厅堂服务流程转变为线上挖掘用户、场景提供服务的综合化生态服务,最终实现获客、留客和活客,以生态能力构建一体化服务的良好客户体验。
在数字经济带来的新一轮行业发展浪潮中,银行业的竞争态势越发激烈,数字化转型是农商银行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是深化改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市场挑战、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才能最终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
(栏目编辑:魏亚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