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变“清水渠”
泥巴路变成景观道,
“脏乱差”的卫生死角
(资料图)
正在变身“口袋公园”……
短短半年,孝南区卧龙乡卫东村人居环境让村民直呼“大变样了”,原因何在?近日,记者走进卫东村一探究竟。
问计于民:“盼的事”变“干的事”
3月28日,走进卫东村,卫东渠穿村而过,碧绿的水面倒映着树木房屋,勾勒出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图景。
很难想象,半年前,眼前的卫东渠还是一条包括护坡在内也仅有3米宽的“臭水沟”。
作为卫东村的主水网卫东渠长1.3公里,连接澴河连通村里8条支水网在卫东村蓄水排涝、农田灌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时间淤积和管护不善,卫东渠渠道淤塞、渠水污染,成了人见人厌的“臭水沟”。
卫东村共535户、2243人,村民大多在外务工,常年在家的仅500多人,多为老人、小孩。
卫东渠淤塞不畅,加上留守老人多、每户农田面积小,耕种不便,导致村里三分之一农田抛荒。
去年9月,卫东渠被定为黑臭水体生态整治示范点,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对口联系。卫东渠黑臭水体生态整治,既是民生工程,又是民心工程。
"“把‘好事’办好,要问计于民。”乡、村干部与老党员、施工方等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开设乡村夜话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治理、重点突出、标本兼治”的思路,因地制宜实施截污治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长效运维等系统工程。
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工程设置了排污管道,没有设置雨水管道,雨水通过自漫的形式流入卫东渠。村民提出,雨水长时间冲刷容易导致护坡坍塌,建议铺设雨水管道。
“渠边是泥巴路,要是能硬化就好了,方便沿渠边散步。”“渠边空地,能不能栽种花草?”......村民纷纷提出“金点子”。工作人员梳理反馈,一一采纳。沿渠增设50余个雨水管道,两边铺设了2米宽的景观步道,并在旁边空地种上了竹子和格桑花美化……"
通过水面和水底清理,配置草灌缓冲带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微生物强化、曝气增氧等措施,卫东渠水流畅通,水质变好。
"“同样的设备抽水灌溉,以前要一周以上水才能通到各个支网,现在第二天各支网就能全部连通。”
卫东村党支部书记说,现在抛荒的农田也都得以耕种,去年天气干旱,卫东渠引水畅通,灌溉及时,卫东村农作物几乎没受影响。
如今的卫东渠口径拓宽到12米,渠水干净,渠岸工整,当地村民交口称赞。"
3月22日,生态环境部土壤司蔡文倩博士前来调研,对卫东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给予高度评价:因地制宜治水,贴近乡村原本风貌,善用基层“土办法”管水,发动群众自愿参与,值得肯定。
借力于民:“旁观者”变“参与者”
2022年10月,卫东村被确定为孝南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
“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难点也在“共同”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
在卫东村党支部书记看来,第一步要让村民知晓和理解,“群众理解了、支持了,事情就好办了。”
卫东村将卫东渠黑臭水体生态整治融入共同缔造内容,通过入户走访、开动员会等方式,向村民讲明共同缔造打算做什么,村里怎么做,群众应该做什么。群众理解了,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
村里党员自己承包了池塘养鱼,在得知池塘是共同缔造试点项目和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之一,二话没说,第二天便请工人干塘捞鱼,给项目施工进场做准备。
通湾路拓宽,涉及5户院墙需要让出1米,5户村民主动拆除院墙,让墙于路。
"“政策好,要积极配合好,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舒心。”村民主动拆除自家牛栏和杂物间,并主动参与清理澴西堤堆砌的杂物和垃圾。
“人在外,心在家,人不能回去帮忙,捐款聊表心意。”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自发捐款3.6万余元,用于村湾自身环境整治。"
截至目前,卫东村张家湾村民主动出人出力90余人次,拆除澴西堤沿线杂房13户、危房违建320平方米,完成15处村民围院翻新、1处共享停车场修建、500棵景观树种植、2处景观塘绿化带定植、村委会办公楼外墙粉刷等工作,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在项目建设中,村委会还充分发挥村民积极主动性,吸纳村民意见。村委会旁边有4亩多村民自留地,面积不大,却涉及26户村民,被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块种植蔬菜。眼瞅着村里环境变好,村民自发提出让出各家自留地,进行美化打造。根据村民建议,自留地一半用于建共享果园,一半种植景观树,由村民共同参与种植和后期管理。
村庄变美丽,不仅靠建更靠治村里已有了规划,由村民共同参与治理房前屋后就近划定管理区域并挂牌明确管理人员、内容和范围让环境整治效果持续向好
惠及于民:“富口袋”又“富脑袋”
春和景明,卫东村澴西堤外,百亩河滩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周边游人前来观赏。
"“村里这片百亩河滩地闲置多年,没有产生集体收益不说,年年还为秋冬季河滩荒草禁烧受处罚而发愁。”曾经的困境,让卫东村党支部书记没少操心。"
去年,卧龙乡和卫东村与孝南区堤防段做好衔接,把荒草滩利用起来,种上了百亩“双低”油菜,既美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
美好环境群众共建,幸福生活群众共享。卫东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卫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依托临近孝感城区的优势,正借助共同缔造试点项目,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2021年,卫东村成立了圣付专业合作社,流转120亩土地种植大棚西瓜、蔬菜等,不仅增加村民土地租金收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而且合作社除草、移栽、大棚维修、整枝、采摘等带动村民家门口务工增收。
同时,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大棚30亩。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张云新建了12个大棚种植白茄子、西红柿、苋菜等,一年收入10余万元。
借助共同缔造,卫东村打算将村里废弃学校打造成生态体验馆,依托特色瓜果、大棚果蔬种植等,发展乡村体验游,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共同致富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卫东村建了村史文化墙和法治、乡村民约文化墙,美化环境的同时,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不仅如此,卫东村还开展孝子孝媳、最美卫东人、优秀党员、美德少年、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并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新风聚人心、促和谐。
“让村民当主角,唱响共同缔造合唱曲。”卧龙乡党委书记表示要用好“五共”这把金钥匙建设“田成方、树成行、
花成海、水成网”的平原农村水乡打造干净、灵秀、舒适、富裕卫东村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姚昊】
【来源:孝感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