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院往外,便是小区的绿化带。初春,绿化带只有一些丁香、金银花、山桃树风里摇曳,地面还是灰茫茫一片。但就这片土地,这几株树木,竟然成为鸟儿们的乐园。
我家阳台的落地大玻璃窗,正对着窗外的绿化带,我经常坐在那窗前,看着一拨又一拨的小精灵们。
成群的麻雀,在树枝上叽叽喳喳一阵子,飞走了。喜鹊落在枝头,大声“嚓嚓”着,又招来三四只,它们好像一起探讨了一些什么问题,不久也飞走了。
【资料图】
接踵而来的,是成双成对的布谷鸟,这种鸟似乎在本地过冬的,每年,即便寒冷时节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来了,直接落到地上,一步一低头地啄着地上的可食之物。它们在这里待的时间最长,很有耐心,从东头到西头,又从西头返回东头,不止一次地来来回回,似在寻觅什么。整个冬季,我不止一次看到它们光顾这里。它们是来逛风景区?还是只为兜兜风?它们是来打听消息?还是仅仅寻觅吃食?
——与朋友相处之时,我经常怀有恻隐之心,会猜测朋友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若所需在我可达的能力范围,我定会伸出援手。但对这些小精灵,我的猜测不管用了。看它们经常在这一带转悠,肯定也是有所“图谋”吧,觅食?游玩?结交朋友?哎,我怎么会知道鸟儿的心思呢!
一个多月前,天儿乍暖还寒之时,我用一个特大的干净的快餐盒,盛了多半盒生了虫儿的小米,放在了鸟儿们出没的地方,想以此接济一下它们。我蹲守了一周,但鸟儿们都对那盒小米不屑一顾。
难道小鸟讲究尊严,不食嗟来之食?这在人际交往中,是一条必须谨记的铁律——任何时候都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同理,不管给别人帮了多大的忙,也绝不能图谋报答;反过来,你若遇到困难,可以向人求助。
我给鸟儿那盒小米时,并没有趾高气扬,吆五喝六。我是小心翼翼,生怕吓到它们,放下小米便悄悄进家躲至玻璃窗下,连大气都不敢多出一口……它们为什么就对我提供的帮助无动于衷呢?
米有问题?按说米和米虫都是它们的佳肴,有荤有素,吃着更有营养。所以,小米有虫不是它们拒绝的理由。
莫非,是害怕中了人类的“招数”?
小时候,我们在村里常玩的恶作剧,就是“扣鸟”。在麻雀经常刨食的地方设下一套机关,用木棍支起个大筛,里边撒些粮食,木棍上拴一根长绳,绳头拉进屋里,两三个小伙伴静静地躲在暗处,只等鸟儿钻进大筛下啄食,这头儿一拉绳子,准能扣住几只。尤其大雪后,麻雀几天找不到吃食,就最容易误入圈套。除此之外还有人用弹弓子打,用网绳子网……诸如此类的遭遇多了,鸟类的后代能不“遗传”下防范基因?!可能就是这种防范意识,让素有“惊弓之鸟”的它们不吃我放下的食物。
既然愿伸出援手纾解它们冬季食物短缺之难,我总得想点儿办法解除它们的害怕心理——要取得鸟类的信任,就要研究鸟类的进食习惯。于是,我把小米撒在地上:我离玻璃窗远点儿坐下,尽量不做较大动作,悄悄地窥视小鸟们的所有举动。果然,效果显著——小鸟们各自呼朋唤友,招来了自己的同类,喜鹊似乎专挑虫子吃,麻雀和布谷鸟逮啥吃啥。它们一边吃一边还发出低沉的鸣叫。
好一幅集体愉快进食图。
最让我惊讶的是,一只布谷鸟站在树梢上,担任警戒瞭望。我站起来伸懒腰时,那只布谷鸟连续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麻雀“轰”一声全飞到远处的树上去了;喜鹊、布谷鸟飞得更远,我根本都看不见它们的踪影了。
小鸟对你这么不放心,你如果不真诚地待它们,它们还敢相信你呢?就像我们对爱人、对家人、对亲戚、对朋友、对同事、对所有的人都应当忠诚仁爱一样。相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我再度安安静静。不久,小鸟们“卷土重来”了;我由此看到了与它们深交的希望及前景。
与这些小鸟打交道久了,我愈发感到信誉是一个人处世的法宝。你讲信誉,不算计,不存坏心思,动物都能被你打动,何况有感情的人类呢!
时间久了,渐渐地,我可以坐到外边小院里,每天上午十点左右撒一次食物,不仅撒小米,还有剩饭、剩菜、土豆皮、萝卜皮、菜帮子和绿叶子,隔几日还放个水盆,嘿,小鸟儿竟敢在水里洗澡了。令我吃惊的是,布谷鸟也不放哨了:我坐着,它们又吃又喝,又玩又叫;我稍为活动活动,它们都能接受。如果我站起身来,胆小的跑了,胆大的仍然我行我素,该吃吃该喝喝。
三年了,能有这样一种和谐,绝对是信誉和时间成就了人与动物的感情,我谓之“真心对真心,人鸟未了情”。
作者 :晋闻 插图 :王金辉
流程编辑:u008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