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青岛举行。开幕式现场,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武文忠致辞表示,中国海洋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进入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深化对海洋的科学认识、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加强海洋污染防治、发展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蓝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污染排放、过度捕捞,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海洋资源衰退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武文忠表示。
合作是实现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2023年3月,联合国近两百个成员国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达成协定,同期国际海底深海采矿规章、防止海洋塑料污染全球协议、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协定等国际海洋治理进程也在加速。
【资料图】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正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倡议,推动在海洋领域形成变革性科学解决方案,将知识转化为政策工具。
作为海洋大国,目前中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2022年全国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60千米、滨海湿地2640公顷、营造和修复红树林519公顷。2022年,全国海水淡化、海洋电力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增加值达1926亿元,同比增长7.9%。
武文忠表示,当前中国海洋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进入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要积极探索以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科技创新促进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支持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海洋科学研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灾害能力,加强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高端装备研发,依靠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
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和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三是系统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整体质量。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发展蓝色伙伴关系,促进各国和地区凝聚更多共识,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共同行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