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1日电(孙丽霞 马冀)这里是封闭式病房,实行无陪护管理,很多新生儿因为患有疾病,还没吃上妈妈的第一口母乳就被送到这里治疗。这里的医护人员医术高超、爱心满满,她们化身临时妈妈,一次次战胜病魔,让一个个羸弱的小生命恢复健康,回归父母怀抱。近期,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为了进一步强化暖心服务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了针对患儿及家属从“入院-出院-家庭护理”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受到家属的一致好评。
据新生儿科护士长贺彦丽介绍,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但是很多新生儿因为疾病原因一出生就住进了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由于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为封闭式无陪护病房,科室制定了详尽的入院宣教卡,由护士为家属耐心讲解新生儿在监护室的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为减少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医护人员每天为宝宝拍摄照片、录制视频,把成长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孩子的动态。新生儿因为离开妈妈的怀抱会产生易哭闹的小情绪,护士们为他们准备了音乐兔,为哭闹的宝宝播放音乐和儿歌。工作人员会把宝爸宝妈们想要对宝宝说的安慰、鼓励的话语制作成卡片悬挂在温箱旁。宝宝的亲属也可以录制想要和宝宝说的话,护士们为宝宝在耳边轻声播放,让宝宝产生心灵感应,“宝宝加油!期待早日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你每天都要多吃一点点哟!”听到爸爸、妈妈的亲切的语音,宝宝们好像心有灵犀,停止了哭闹,慢慢安静下来,甜甜地入睡了。住院期间在新生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家属可以提前预约,让母亲和孩子进行皮肤接触,实施袋鼠式护理,同时可以母乳喂养,增进母婴情感交流。
早产宝宝因为过早地离开了母体,往往对外界环境不适应,尤其缺乏安全感等特点。护士长贺彦丽带领护士亲手制作了鸟巢,并定制了早产儿卧位支持包。温暖柔软的鸟巢营造了一个类似母体子宫内的舒适环境,使其躯干和四肢均有所依附和支撑,宝宝重新体验到近似妈妈子宫内安全舒适的感觉,使母体环境得以延续。早产儿卧位支持包含有小抱枕、靠背、约束带,可以使宝宝更舒适,满足早产儿的心理需求。这样早产儿舒适、安静,惊跳和拥抱反射大大减少,较大程度地保障了适宜的环境温度,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为了保留新生儿的胎发,保证新生儿头部美观,新生儿科护士不再采用以往的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选取四肢静脉输液,这就需要护士有更精湛的穿刺技术。护士长和助手任艳、王芝玉将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让宝宝们不再遭受每天穿刺的痛苦,也大大减少了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科开设了护理答疑讲堂,由护士长和病区组长为宝宝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对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解答。对出院后的家庭护理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手把手”地教家属脐部护理、新生儿洗澡等护理方法与技巧。家属欣慰地说:“你们这个课堂内容太实用了,真正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宝宝出院时护士们会为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赵华贤主任和护士长贺彦丽亲自制作了出院宣教卡及随访手册,详细讲解宝宝常见的问题及护理方法,疫苗延时接种的时间,随访的时间,口服药的使用方法等,让家属们一目了然地了解宝宝的重点护理问题。新生儿科重视在院期间的护理细节,出院后的延伸服务也做得细致入微。科室安排一名护理人员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帮助家属解决在护理宝宝时遇到的问题。同时提醒家属定期来院进行体格检查,早期发现问题,早干预,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病残率。
喂奶、换尿布、喂药、翻身、拍背,正是这群“临时妈妈”用母亲般的关爱,无怨无悔地精心照料,让这些需要帮助的宝宝们早日回到家庭的怀抱。一面面锦旗、一封封表扬信,是家属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工作的认可和信任。岁月更替,初心不改,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用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术服务于每一个需要的家庭。(完)
标签: